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曆史上都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瘟疫流行。在今天社會,人們普遍都有很高防疫意識,還有比較完善醫療製度作為保障,可是疫情蔓延還是會造成不小傷亡。而且在古代醫療條件顯然是更為低下。
我們不難想象,如果在古代一旦爆發大規模傳染病,整個國家都會麵臨著滅頂之災。我們就拿明朝末年大瘟疫,客觀來說,明末大瘟疫在很大程度上該改變中國曆史軌跡。
要知道,明朝之所以會被清朝擊敗並取代,除軍心渙散、朝政腐敗之外,造成全國人口瘋狂銳減恐怖瘟疫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根據明史中記載,萬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世久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樞口之家亦然,子義時有一二,甚至合門不起。
這其中就說這個傳染病傳染性之強,使得一人染病全家而亡。所以這個疫情很快就從大同傳到太原。
第二年又到遼州和陸安地區,大概就是今天山西長治。並且史料中記載路不安嗜遂大義腫向善,染病者不敢問,死者不敢掉。
也就是說得這種病人脖子會腫變得很粗,即便是親友之間活著人,也絕對不敢給死者吊孝,有家庭甚至是一家死絕,連個送葬人都沒有。萬曆十年,瘟疫又傳到相鄰河北宣府地區,這是明朝北方軍事重鎮。所以疫情在軍中傳播,對明朝守備力量造成極大打擊。
按軍中製記載,人種井一二日即死。明大頭溫,就是說士兵大規模患病症狀是脖子和腋下生一個很大膿包,嚴重患病過不兩天就會吐血而亡。醫生們按照張仲景流傳下來傷寒藥方來進行治療,卻完全沒有效果。
50 多年之後,到崇禎年間,華北地區又爆發一輪鼠疫大流行,有些人懷疑這就是當年病毒潛伏,因為這兩次疫情症狀非常相像,但是和萬曆年間比起來,這次疫情則更為嚴重。崇禎九年首先是在陝北榆林延安爆發,到崇禎十三年到十七年,疫情在中國華北毀滅性地席卷五年。
有史料記載說,京城大義人鬼錯雜,白日城鎮牆上及屋脊行走,美業則痛哭咆哮,聞有聲而竹有影,一向百餘家無一家錦冕一門數十口無一人僅存意思是人死得太多,整個城裏都籠罩著恐怖氣氛。白天似乎能看到死去人排著隊從屋上及屋頂上走過去,晚上則能聽到人們連綿不絕哀嚎聲,令人觸目驚心。崇禎十六年等李自成率軍打進來時候,整個北京城幾乎成一座死城。
至於說究竟死多少人,根本統計不過來。所以有人就提出老鼠亡名理論。可是瘟疫究竟為什會爆發?有學者推測是因為中原和蒙古地區交流更加頻繁以後,草原上鼠疫也被帶過來,遊牧民族為補充食物,經常會捕食草原上黃鼠屋,這導致鼠疫爆發。
另一方麵就是明朝末期小冰河時期出現,造成氣候失常。從萬曆年間開始,中原一代一直爆發著各種旱澇災害,久旱必有疫,連續自然災害使疫情來得更加凶猛,氣溫變化也導致老鼠成群遷徙。由於大規模饑荒,人們又不得不捕捉老鼠為食,再加上流民都是四方逃難眾多因素都促進鼠疫傳播。
而明末政府由於一直處於內外交困之中,根本拿不出有效質疑手段,於是疫情越來越嚴重,並且最終失去控製。在王朝交替亂世之中,這一切都像是連鎖反應。可是神奇是,就在清軍入關後第二年,溫義忽然就止住,整個華北地區也連續多年風調雨順。
所以民間有些迷信人說清朝取代明朝就是天命所歸。當然這不是科學說法,客觀上原因應該是滿族人市居關外,東北地區相對來說地廣人稀,人口流動並不頻繁,所以他們躲過瘟疫流行。而滿清入關之時,由於幾十年連續戰亂和各地饑荒,許多城鎮和鄉村都成大麵積無人區,瘟疫自然就被控製住。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清朝也是從廢墟上重建一個帝國,保留並延續中華文化基本結構。這地點也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不幸中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