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07:46:53源自:本站作者:PB2345素材网阅读(14)
胡舒立,女,1953年生於北京,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1982年胡舒立畢業進入《工人日報》國內部當記者。1985年胡舒立被派往廈門做駐站記者。1985年美國一家民間機構――世界新聞研究所的邀請,為期5個月在美國的訪問,讓胡舒立對自己從業的思考又一次發生了轉變。1992年胡舒立從任職10年的《工人日報》到中國第一家民營報紙《中華工商時報》任國際部主任。1994年胡舒立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做為期一年的學習。選擇研讀發展經濟學。1995年她獲得 COFJ頒發的“傑出新聞記者獎”。1998年《財經》創刊,胡舒立任主編,胡舒立帶領下的《財經》一直是新聞理想的踐行者,它既秉持媒體的良知與勇氣,又以新聞專業主義為追求,成為中國當代新聞界的一種職業標準。胡舒立還設立《財經》獎學金,資助國內優秀的財經新聞記者、編輯及財經新聞專業研究生進修。
胡舒立,祖籍上虞豐惠人,她的大外公便是著名鄉賢、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愈之,是中國新聞出版界的開拓者;她的外公胡仲持,也是一位著名鄉賢、新聞出版界的老前輩。無獨有偶,胡舒立的母親也從事新聞工作,曾任《工人日報》編輯。胡舒立少女時代曾在山西農村插過隊,顛沛流離的艱苦生活,使這位既是農民又是戰士的少女過早地開始獨立,在她身上絲毫沒有傳統知識分子常有的迂腐和清高,有的是“社會平等意識”和對社會生活底蘊細致入微的觀察力。1978年高考,她報考北大中文係,正逢重建中國人民大學,學校特別從考入北大中文係的學生中挑選出一批優秀生,而胡舒立正是其中一位。這樣一來,她陰差陽錯地從中文調入新聞,成了她一次別無選擇的選擇。1982年胡舒立任《工人日報》記者,第一篇文章便是1985年關於河北省華北油田的揭露性報道。她的新聞勇氣一下子為世人注目。後來通過她的努力,在業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接觸中不乏商界名人,開始有人正式或開玩笑邀她下海,甚至提出職位安排。但胡舒立並沒有動心。
1987年,胡舒立獲得美國事件新聞研究所(WPI)獎學金,赴美國做了曆時4個月的采訪,她的足跡踏遍了美國25個州,40多個城市。1993年,她再次隨中國記者代表團赴華盛頓接受外國記者中心(COEI)的專業培訓,趁此良機采訪美國社會問題,主題涵蓋民權、女權運動、同性戀、艾滋病研究等等方方麵麵。1994年,胡舒立還有幸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進修過發展經濟學和國際金融課程。憑她的資質、語言水平和本人的努力,完全有條件在美國做一名中產階級。但她沒有這樣做。胡舒立曾坦率地說過:“不是一點都沒有考慮過的。我也沒什麽特別高尚的目的,當時也和別人一樣,沒出過國特想出國。”而最大的原因是她已經愛上了新聞職業,她說:想來想去發現自己最大的愉快就是將自己的東西變成方塊字登出來,讓許許多多人看見,要知道中國有13億人,而如果在美國當名中文小報記者,其價值是無法與之相比的。在胡舒立的眼裏:“加州的陽光雖然溫暖,然而我們隻不過是陽光中的一粒塵埃。”於是胡舒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國。
1992年,胡舒立離開了任職10年的《工人日報》,到中國第一家民營報紙《中華工商時報》任國際部主任。她告別了黨報,選擇了一個能對經濟發言的小舞台,成為當時“中國財經記者第一人”。1993年,胡舒立受邀參加一個關於市場經濟的座談會,所有的人坐在原地,記者也不動,但不肯循規蹈矩的她,一個人在場中走來走去,把錄音機擺在每一個發言人的麵前。事後,當座談會紀要被準確扼要地整理出來發表在報紙上時,反響不小,胡舒立的名字就此走入了關注經濟的人眼中。1988年4月,胡舒立創辦了《財經》雜誌,自己擔任了雜誌主編。《誰控製了馮明昌?》、《成敗陳久霖》、《瓊民源》、《君安震蕩》等一篇篇報道相繼問世。這些文章不但以其調查之縝密、敘述之簡潔而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歎服的是報道揭露了中國股市界的黑幕,尖銳地批評了證券市場那些醜惡的現象。
2000年10月,《財經》雜誌發表了《基金黑幕》一文,矛頭直指中國幾乎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揭露了許多腐敗的現象,比如在桑拿浴間裏頭接莊等等。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十家基金公司在《中國證券報》等三大報上發表了嚴正聲明,對《財經》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麵對著重重壓力,胡舒立表現了女性那種特有的韌性,她絲毫沒有退卻,發表了《批評權、知情權和新基金使命》一文予以反駁,嚴正指出:媒體的批評權、公眾的知情權,遠遠大於利益集體自賦的或他賦的曆史使命。胡舒立繼《基金黑幕》以後,又發表了《銀廣夏》的報道,揭露了寧夏一個上市公司造假的事實:他們不但改財務報表,生產線是假的,連海關報關單也是假的。胡舒立懂得“打蛇要打七寸”的道理,為了這篇報道,廈門的記者整整跟蹤了一年多,才掌握了充分的事實,然後經過了嚴格謹慎的調查研究,才寫出了這篇力作。
由於《財經》確立了“獨立、獨家、獨到”的辦刊方針,發表的報道又鋒芒畢露,從而引發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大地震,同時《財經》雜誌也一夜成名,胡舒立也因此被《商業周刊》冠以證券界“中國最危險的女人”。為此,圍繞中國股市的一場大辯論席卷而來。胡舒立又在《財經》推出了《莊家呂梁》等力作,揭露了中國股市的種種劣跡,這場辯論的結果:促使高層痛下決心整肅證券市場的違規行為。
2001年,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 50位“亞洲之星”揭曉。引人注目的是,這項定位為改革前沿領導者的稱號授予了一位財經記者――《財經》雜誌主編胡舒立,這是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記者。
2009年11月9日17點43分,《財經》公關負責人張立暉在其新浪微博上公布,《財經》主編胡舒立已經遞交辭職報告,聯辦經過研究,已經同意了她的請求;聯辦同時也接受了副總編輯戴小京的辭職報告,同時任命楊浪為副總編輯。 張立暉稱,胡舒立辭去《財經》主編之職後,有意接受中山大學的邀請,擔任傳播及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日聯辦也接受了副總編輯戴小京的辭職報告,同時任命楊浪為副總編輯。周一晚間,財經雜誌副總編輯楊大明表示去意已決,執行主編王爍亦向新浪財經透露,他本人已遞交辭呈。而傳聞已久的采編隊伍集體辭職一事也得到了驗證,“據我所知,同事中,副主編張進�p張繼偉�p吳鵬,主編助理王曉冰�p葉偉強都提交了辭呈。”王爍在自己的微博客上寫道。對於包括《財經》雜誌高層集體離職的消息,《中國經濟時報》社長、總編輯包月陽稱,“《財經》雜誌就像他們自己帶出來的孩子,是和他們同為一體的。”而《財經》未來如何,他表示不好做判斷。
2009年11月9日麵世的2009年第23期《財經》雜誌仍有署名為胡舒立的評論文章,成為胡舒立作為《財經》雜誌主編交出的最後一份成績單。
9月底,《財經》雜誌社總經理吳傳暉第一個遞交辭呈。緊接著,該雜誌經營團隊共60餘人決意離開,廣告、市場和發行等部門隻剩下三分之一的員工。隨後有傳言稱,主編胡舒立與采編團隊大部分成員將於11月離職另辦新刊《財經新聞周刊》。有媒體報道傳言中胡舒立將要新創刊的雜誌已經在北京大望路的某寫字樓租下辦公區,並已有十餘位員工入駐開始辦公。但該消息目前尚未得到官方確認。在2009年11月9日出版的2009年第23期財經雜誌上,發表了名為《創業板的錯位與複位》的社論文章,這也是胡舒立作為《財經》雜誌主編署名發表的最後一篇社論。在這篇社論中,胡舒立直言創業板“這種越俎代庖的嗬護,恰恰扼殺了市場自身的活力,並必然會出現各個層麵的逆向選擇。”⠀
胡舒立的動向總令人意外,就在業界認為原《財經》人馬還在等待刊號的時候,胡舒立卻“回馬一槍”殺到了海南。2009年12月30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簡稱中改院)為了更好地推動《新世紀周刊》的發展,已聘任胡舒立等幾位原《財經》高管擔任《新世紀周刊》高管。實際上胡舒立入主的背後是出走的原《財經》人馬對於《新世紀周刊》的接手。據該團隊內部人士透露,2010年1月4日的《新世紀周刊》即為原《財經》人馬製作的第一期雜誌,內容取自該團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所製作的幾期試刊。胡舒立團隊接手《新世紀周刊》,業內即有說法稱胡舒立的團隊完成了對於《新世紀周刊》的入主,胡舒立團隊的財新傳媒發出了一條名為《胡舒立、楊大明、王爍出任新世紀周刊編輯部高管》的公告,公告稱已聘任胡舒立擔任《新世紀周刊》的總編輯,楊大明和苗樹彬為副總編輯,王爍為主編。其中,苗樹彬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副院長,兼任《新世紀周刊》副總編輯。
除此之外,胡舒立也被中改院聘任為高級研究員,楊大明和王爍被聘任為研究員和兼職研究員。根據中改院的官方網站所披露的內容,對於胡舒立等人的聘任決定是在2009年12月29日作出的。《新世紀周刊》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新聞雜誌,定位為綜合類新聞周刊,1988年10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成立。主管兼主辦方是中國著名的智庫機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創刊之初這本雜誌以時事報道為主,第一個報道了諸如“中國國內首例艾滋病”等在國內極具社會影響力的新聞事件,引起巨大轟動,單期發行量一度突破20萬份。2009年11月26日,該刊剛剛舉辦了創刊20周年慶典,同時還舉辦了首屆“新世紀論壇”。胡舒立入主之後,不僅將承擔《新世紀周刊》所有遺留債務,還將留用前《新世紀周刊》全體員工。中改院的公告最後一句話有著這樣的表述:自此以胡舒立為帶頭人的新的編輯團隊將著力打造全新的《新世紀周刊》。
“我一生的追求,就是在一家好媒體裏當記者。因為沒有好編輯,所以我才做部主任;因為沒有好主編,所以我才自己做主編;因為沒有一個滿意的平台,所以我才出來辦《財經》。”
1、《美國報海見聞錄》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1991年
2、《改革沒有浪漫曲》 新華出版社出版 1994年
3、《自由港之謎──香港經濟起飛探析》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與吳鵬合作)1997年
4、《新金融時代》 中國物資出版社 1999年
5、《微觀美國》 三聯書店 1998年
6、《引爆:從1998開始》 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1999年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欢迎分享转载→ www.xhsl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