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酵母菌形態,以及酵母菌形態圖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酵母菌呈橢圓球形,有明顯的細胞核和大小不等的液泡。用顯微鏡觀察時,15倍目鏡與40倍的物鏡組合既可看到。注意,觀察時視野不能太亮。
酵母菌的大小約為細菌的10倍,長度不超過100um.由於這個長度還是太小,因此用放大鏡看不到酵母菌。
酵母菌是單細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細胞的形態通常有球形、卵圓形、臘腸形、橢圓形、檸檬形或藕節形等。比細菌的單細胞個體要大得多,一般為1~5微米或5~20微米。酵母菌無鞭毛,不能遊動。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線粒體等,有的還具有微體。
酵母菌的菌落形態特征與細菌相似,但比細菌大而厚,濕潤,表麵光滑,多數不透明,黏稠,菌落顏色單調,多數呈乳白色,少數紅色,個別黑色。酵母菌生長在固體培養基表麵,容易用針挑起,菌落質地均勻,正、反麵及中央與邊緣的顏色一致。不產生假菌絲的酵母菌菌落更隆起,邊緣十分圓整;形成大量假菌絲的酵母,菌落較平坦,表麵和邊緣粗糙。
細胞形態:酵母菌細胞寬度(直徑)約2~6,長度5~30,有的則更長,個體形態有球狀、卵圓、橢圓、柱狀和香腸狀等。
酵母是單細胞微生物。它屬於高等微生物的真菌類。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壁、線粒體、相同的酶和代謝途經。酵母無害,容易生長,空氣中、土壤中、水中、動物體內都存在酵母。有氧氣或者無氧氣都能生存。
擴展資料
酵母用途
最常提到的酵母為釀酒酵母(也稱麵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自從幾千年前人類就用其發酵麵包和酒類,在發酵麵包和饅頭的過程中麵團中會放出二氧化碳。
因酵母屬於簡單的單細胞真核生物,易於培養,且生長迅速,被廣泛用於現代生物學研究中。如釀酒酵母作為重要的模式生物,也是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重要研究材料。酵母菌中含有環狀DNA--質粒,可以用來作基因工程的載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酵母菌
酵母菌呈橢圓球形,有明顯的細胞核和大小不等的液泡。用顯微鏡觀察時,15倍目鏡與40倍的物鏡組合既可看到。注意,觀察時視野不能太亮。
酵母菌的大小約為細菌的10倍,長度不超過100um.由於這個長度還是太小,因此用放大鏡看不到酵母菌。
酵母菌是單細胞的直核微生物,在工業、農業、食品加工等領域中廣泛被利用。但它在銀耳生產中卻是有害的,常見酵母菌有酵母屬(Saccbaromyces)和紅酵母屬(Phodotorula)。
(1)形態特征
酵母菌為單細胞,卵圓形、檸檬形,有些酵母菌與其子細胞連在一起形成鏈狀假菌絲。酵母菌的菌落有光澤,邊緣整齊,較細菌大、厚,顏色有紅、黃、乳白等不同類別。酵母菌形態見圖34。
圖34 酵母菌形態
(2)發生與危害
酵母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以無性繁殖為主,其母細胞以出芽形式長成一個細胞,即所謂芽殖。在空氣、含糖類的基質以及果園土壤中均可生存,並能不斷繁殖。培養基配製時,常因含水量偏高,拌料裝袋時間拖延,基質偏酸,極易受酵母菌侵襲;加之料袋滅菌不徹底,培養室適溫,因此十分有利該菌繁殖。受害後培養料變質,呈濕腐狀,散發出酒糟氣味;菌種接入料中菌絲不萌發、不定植,造成栽培袋酸敗。子實體被害後耳片耳根變紅,出現紅銀耳病狀,最後腐爛。
(3)防治辦法
首先把好原料關,特別是棉籽殼和麥麩要求無黴變。使用前將棉籽殼暴曬24小時,配製時拌料、裝袋時間不超過4小時,因培養料加水及糖等有機物後,時間拖延極易引起變酸;料袋滅菌要求達100℃,保持16~18小時,使潛存的酵母菌殺滅致死。一旦發現經測定確認是酵母菌危害時,隻能將菌袋剖開,把培養料取出攤鋪於水泥地上,並按料量加入3%生石灰拌勻,整成堆悶24小時後,再攤開讓烈日暴曬至幹,配合新料再利用。
關於酵母菌形態和酵母菌形態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酵母菌形態的詳細內容...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