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城有很多,但現在的這些古城大多是現代返修的,真正曆史遺留下來的東西很多已被損毀,實在令人可惜。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些仍保存完好的古城古宅,才更顯珍貴。在福建三明市有一個的個不起眼的小縣城泰寧,別小看了這個古城卻是自古出名人的地方,在兩宋期間,曾有“一門四進士、隔河兩狀元、一巷九舉人”的科考盛況。明代還出一個大官——兵部尚書李春燁。深厚的曆史文化離不開這裏的山靈水秀,泰寧有著以丹霞地貌為主體的世界地質公園,湖、溪、潭、瀑等水體景觀相互交融,構成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大觀園。
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西漢初,為閩越王無諸的建安校鄉,唐初,稱金城場,唐乾封二年(667年),金城場分置歸化,黃連二鎮(歸化為今泰寧)。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鎮為場,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升場為歸化縣。
泰寧城曾是漢唐故地,但唐代以前的建築並沒有保存下來,主要的原因是有三條溪水穿城而過,遇到豐水年份,洪水決垣入城,房屋建築受洪水衝擊而坍塌。明嘉靖三十年重新修築城垣。所以,泰寧古城保留下的建築物基本是明代修建的,如果你仔細觀察,還可以看到本世紀的一場洪水留下的痕跡。
泰寧,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有著“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朱熹、李綱、楊時等古聖先賢曾在此授課講學、著書立說,自古有讀書尚學、崇文尚德之風。
這裏居民日常飲水,也使用明代的水井,水井井圈上刻著“隆慶”、“萬曆”等年號字樣。
當然現在使泰寧古城出名的就是這座尚書第了古宅了。這是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建築群,
泰寧原本叫歸化,有歸順教化之貶義,後鄉人狀元葉祖洽托閩使張汝賢奏請皇帝:“泰寧山清水秀,文風鼎盛,出了不少人才。天下無水不朝東,就山東曲阜的泗水向西流了300裏,所以才出了孔聖人。我家鄉的杉溪,從縣城到梅口向西流了30裏,也算是個人傑地靈的寶地。現在用“歸化”做縣名,顯示不出聖明天子的惠化之德,請皇上給改個名字吧!”宋哲宗皇帝聽了這話,覺得在理。於是便將曲阜孔子故裏的府號“泰寧”二字賜為縣名,寓“泰平、安寧”之意,從此這一縣名沿用至今。
“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曆史、一座古韻猶存的明城。”這“四個一”是對泰寧自然人文的高度概括。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