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過敏怎麽治療(金秋蟹正肥!搭配這幾個“寶貝”,解決寒性問題!但這類人不宜吃)
國慶怎麽少得了美食治愈?“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正是吃蟹的好時候啊!眼看螃蟹已經大規模上市如此美味怎不讓人垂涎三尺?但是食用螃蟹時到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眾所周知,螃蟹不僅味道鮮美,營養成分也非常高。但是由於螃蟹性寒,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有些腸胃功能較差的人更是沒吃幾口就鬧肚子,那有什麽方法可以讓我們好好享用螃蟹呢?首先,我們來說一個故事:重陽節時,神醫華佗和徒弟來到一家酒鋪,遇見一群少年不停地吃螃蟹。華佗心中很是擔心,囑咐少年別吃那麽多,少年不予理會。不過一個時辰,那些少年便躺在地上按著肚子直喊疼,店家以為是自己的螃蟹出了問題,趕忙去讓人喊大夫。華佗起身道:“我是大夫,知道你們得了什麽病。”少年們都覺得剛才很是失禮,連忙道歉,求大夫無論多少錢都一定幫他們治好病。華佗說不要錢,隻希望少年們以後要學會尊老,少年們連連答應。華佗走出店門,讓徒弟從窪地裏麵挖了很多紫蘇,囑咐他們熬水服下。少年們每人喝了一碗紫蘇水,不一會就都好了,對著華佗連連拜謝,紛紛誇讚華佗先生醫術高明。
徒弟們很是迷惑,問師傅是如何知道紫蘇可以解魚蟹毒。華佗說:“書上雖然沒有寫,但是你還記得去年夏天我們在河邊采藥時,一隻水獺吃了一隻大魚,很是不適,來回翻滾。可是水獺爬到岸邊吃了紫草葉後,便舒服地遊走了。這都是水獺告訴我的。”因為此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華佗稱之為“紫舒”。可能因為口耳相傳,後被寫為“紫蘇”。文中的中藥紫蘇味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發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脾胃氣滯、胸悶、嘔吐、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
說起散寒解表溫中的,生活中又時常能見的,不得不提生薑了。生薑,味辛,性微溫。歸經歸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用於風寒感冒、胃寒嘔吐等。這下子應對螃蟹性寒就有法子了:在煮螃蟹時加入一些紫蘇葉、鮮生薑,或者食用螃蟹時,可以就著薑、紫蘇等溫熱性的調料中和一下,這樣寒性會在一定程度上大減。當然還是不建議多食哦。
螃蟹不宜和以下食物一起食用
1不宜與茶水同食
吃蟹時和吃蟹後1小時內忌飲茶水。一是因為茶水會衝淡胃液,不利於蟹的消化,二是因為茶中的鞣酸會使蟹肉中的蛋白質凝固。兩種原因均不利於蟹的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痛、腹瀉。
2不宜與柿子同食
秋季蟹肥之時正是柿熟時,但不建議將二者混吃。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會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質長時間留在腸道內會發酵腐敗,可能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反應。蟹、柿均為寒性,同食寒重則損傷脾胃。蟹最好也不與葡萄、石榴、山楂、梨等同食。
3不宜與花生同食
花生脂肪含量高達45%,油膩之物與蟹同食,易致腹瀉。
4不宜與啤酒同食
要知道,海鮮+啤酒,可是痛風的“絕配”啊!啤酒與高蛋白食物一起會產生大量尿酸,無論是否是痛風患者都要注意!
小提示
要吃新鮮的螃蟹,不能過夜,如此的美食蒸煮了就要趕緊放肚子裏,等到明天再吃了有可能會造成腹瀉。
還有,蟹腮、蟹腸、蟹心(俗稱六角板)和蟹胃(即三角形的骨質小包,內有泥沙),因可能存在細菌、病毒甚至寄生蟲等致病物,應避免食用。
這些人不宜吃螃蟹
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盡量少吃,因為螃蟹中含大量膽固醇,吃多了容易使指標達到更高。
②脂肪肝或其他肝病患者不能吃,這是因為螃蟹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吃多了反而會加重肝髒負擔。
③腎功能不好的人也盡量不要吃或少吃,因為螃蟹屬寒性,那樣反而不好。
④對螃蟹有過敏史、蕁麻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等患者不吃為好,尤其是有過敏體質的兒童、老人、孕婦最好不要吃蟹。
⑤常常腹瀉,而且體質寒涼者也盡量少吃,蟹肉雖鮮美,但螃蟹性寒,一次不要吃那麽多的好。
小提示
對於腫瘤患者,在化療後1月內或化療周期內,應盡量避免食用。因為化療藥物多屬於毒熱之品,耗傷正氣,螃蟹等寒涼之物宜傷及正氣,尤其脾胃之氣,故應避免食用。其它腫瘤患者,陽虛體質者和有消化道疾病者不易多食。其餘的可以適當食用,畢竟蛋白質含量這麽高,補一補蛋白,抵抗腫瘤這個壞細胞所帶來的消耗還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來源:養生大國醫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