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寧聯手”,雙向奔赴新型能源體係風口




一 紙蝶變
隻 為一城
0531-8519370013869196706
讀者熱線
陳丹濟寧報道
2025.2.25
星期二
2月24日上午,全省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後,濟寧接續舉行2025年春季全市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當天濟寧開工201個項目,涵蓋“十強”產業、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等多個行業領域,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其中產業項目152個、占比達到75.6%。在主會場開工的山東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二期項目,是在北方建設的最大規模生產基地。
目前,寧德時代在濟寧的布局,已涵蓋新能源電池、光伏發電、重卡換電、船舶電動化、風電和電極材料等多個領域,並帶動配套企業落地濟寧,初步構建起一條完整新能源產業鏈。
寧德時代濟寧基地
一期項目預計4月投產
如今的山東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項目,塔吊、汽車起重機等有序運行,重卡、叉車等工程車輛緊密配合,工人們或裝載或運輸保障施工有條不紊。明媚的日頭照耀下,協奏出大幹特幹的奮進曲……該項目共分三期,由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山東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成為濟寧、寧德時代“寧寧聯手”的重要一環。
“項目二期主要建設電芯廠房、模組廠房、設施房、拆電池房及浸泡池等,預計2025年年底正式投產。”山東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外聯負責人張金菊介紹,目前一期項目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預計今年4月即可投產。第三期建設也已啟動,預計今年6月投產。
山東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項目,按照“燈塔工廠+零碳工廠”的標準規劃打造,配備寧德時代目前智能化、數字化的最先進產線。通過AI、工業、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有效提升電池製造效率和高標準的質量管控,投產後可實現產品缺陷率降低至PPB(十億分之一)級別。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山東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曲濤曾在采訪中表示,整個三期項目投產後,濟寧基地有望成為寧德時代在北方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產能規模最大的基地。
“風光”綠電這邊獨好
就地規劃編織“零碳電網”
寧德時代“落子”濟寧,遠不止新能源電池。這一點,自雙方簽約起就已達成共識:2022年7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濟寧市人民政府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將聚焦綠色能源與綠色製造有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及材料、換電、儲能應用等新能源產業。
尤其在“風光”發電方麵,兩年多時間裏,寧德時代已陸續在濟寧的兗州、微山、魚台及金鄉等地紮根,成立了鄒城潤時風電有限公司、金鄉潤時風電有限公司、梁山潤時風電有限公司、泗水潤時風電有限公司、微山縣潤開新能源有限公司、微山縣潤培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兗州區還有潤開新能源有限公司,推動1.1GW第三批國家大型光伏基地項目、濟寧市750MW風電項目、興隆潤新儲能電站等一批項目的實施。其中,光伏發電基地全部投產後,將采煤塌陷區的生態劣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助推在新能源技術創新和新型電力體係建設方麵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發展新能源綠電,濟寧可以說“風光”獨好。2022年《國務院關於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支持山東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魯北鹽堿灘塗地、魯西南采煤沉陷區等建設規模化風電光伏基地,探索分布式光伏融合發展模式。”2023年,山東省印發《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規劃建設方案(2023—2030年)》,明確充分利用棗莊、濟寧、泰安、菏澤等地采煤沉陷區土地資源,規劃建設魯西南大型光伏基地,總規模600萬千瓦左右。到2025年底,基地累計建成並網300萬千瓦左右;到2030年底,具備條件的項目全部建成並網,建成“黃河下遊綠色能源廊道”重要支點。
布局風電和光伏產業,寧德時代並不是在跟風,而是為了構建“零碳電網”做準備。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提出過“零碳電網”的概念,即由、風能、儲能以及電動汽車向電網送電(V2G)係統等編織而成的“綠色電網”,借此將企業重塑為綠色能源供應商,打造大型獨立能源係統,能夠為一個大型數據中心甚至一座城市供電。
加碼風電業務,寧德時代儼然已為濟寧,這座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構築新型能源體係,提供源源不斷的。而在下一步“零碳電網”建設方麵,濟寧或已經搶占到風口位置。
布局涵蓋多個領域
積聚產業鏈上下遊企業
寧德時代落戶濟寧,一方麵致力於動力電池及儲能係統建設,另一方麵船舶電動化也將成為布局的重點。
在節能降碳的大背景下,電動船舶憑借其零排放、結構簡單、傳動效率高和運營成本低等優勢,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在電動船舶領域的發展日益提速,同時,船舶用鋰電池的需求也將大幅增長,將成為鋰電池下遊應用領域中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
正奮力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的濟寧,無疑為寧德時代進一步加碼船舶電動化提供了抓手。濟寧位於京杭運河常年通航的最北端,是國家規劃的京杭運河六大重點建設港口之一。京杭運河貫通濟寧251公裏,占全年常年通航裏程的近1/3。2000噸級船舶、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長江、杭州。瓦日鐵路、新兗鐵路在濟寧與京杭運河交匯,形成了軸心位於濟寧,輻射“一帶一路”,聯通長三角、珠三角和閩三角的“豐”字型物流大通道,可降低物流成本10%—30%。2024年,濟寧港口吞吐量超95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40萬標箱,穩居全省內河首位。
內河航運市場潛力巨大,但也存在著船舶老舊現象。京杭大運河常年運行的內河船舶有10000多艘,這些船隻多屬於老舊雜散營運船,缺少標準化的規格。船舶排放標準較低,汙染嚴重。鑒於此,山東融匯時代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運營,該公司由山東融匯物產集團有限公司和寧德時代電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分別占比60%和40%。其業務範圍廣泛,涵蓋船用配套設備製造、船舶自動化與監控係統製造、船舶租賃與銷售,以及水上運輸設備零配件銷售等多個領域,標誌著寧德時代與濟寧能源在船舶領域的深度合作正式拉開帷幕。
此外,寧德時代的到來,帶動了一批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入駐濟寧。在濟寧新材料產業園區,新投產的年產1萬噸六氟磷酸鋰項目進入試生產。“鋰電池電解液的主要成分就是鋰鹽、有機溶劑和添加劑,這其中,六氟磷酸鋰是最主要的原材料。”山東立中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福根介紹,該項目屬於寧德時代配套產業項目,附加值、科技含量較高。而該項目的落地,不僅解決寧德時代電池生產的原材料供應問題,也有利於帶動當地形成一條完整、強健的電解液產業鏈。
寧德時代在濟寧的布局,已涵蓋了新能源電池、光伏發電、重卡換電、船舶電動化、風電和電極材料等多個領域,並帶動配套企業落地濟寧,初步構建起一條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相信隨著雙方合作進一步加深,“寧寧聯手”將持續演繹城市與企業的雙向奔赴。
時代綠能兗州一期250MW光伏發電項目已並網發電。